18356096467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这些防身喷雾的误区你了解吗?用错了可能违法甚至伤到自己

发布时间:2025-10-04点击次数:

一、开篇:救命利器变 “伤人坑”,这些翻车现场太常见

广东凌女士的经历至今让人警醒:她在网购平台花 19.9 元买的防身喷雾,深夜遇袭时按下按钮,喷出的雾柱却软弱无力,不仅没拦住歹徒,反而被对方夺过反喷,导致她双眼伤送医。更令人后怕的是,事后警方查出该喷雾含禁用催泪剂,凌女士还因持有违禁品被警告。

看似不起眼的防身喷雾,藏着太多致命误区。用错不仅护不了身,反而可能触犯法律、伤及自身,这 5 个 “雷区” 一定要避开!

防身喷雾使用.png

二、误区一:买完丢包就不管?过期喷雾等于 “辣椒香水”

“三年前买的喷雾,现在还能用吗?”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。不少人把喷雾当 “应急储备粮” 压箱底,却不知其有效成分 OC 辣椒素会随时间降解。
镇江 19 岁女孩小吴的教训很惨痛:她在地摊买的廉价喷雾过期半年,遇骚扰时喷射后,歹徒仅愣了两秒就扑上来 —— 喷雾浓度已降到原来的 1/10,成了 “辣椒味香水”。更危险的是,老旧罐体可能堵塞或泄漏,广州曾有用户的喷雾在包里自爆,造成大腿皮肤灼伤。
正确操作:
  • 到手先看保质期(正规产品多为 3-5 年),贴标签标注失效日期;
  • 每 6 个月检查一次,按压喷头试喷(选无人空地),发现射程缩短立即更换;
  • 存放于包外侧口袋,别让它 “沉睡” 在箱底。
三、误区二:闭眼乱喷求自保?无差别攻击反伤自己
“紧张到闭眼狂按,结果自己先呛晕了”,这是警方接到的高频求助场景。防身喷雾的刺激性气体无差别扩散,尤其在电梯、车内等密闭空间,逆风使用瞬间变成 “自残武器”。
哈尔滨网约车事件中,乘客在车内遇袭时喷射雾化型喷雾,结果歹徒和自己同时呛得呼吸困难,反而给对方夺门逃脱的机会。更严重的是,去年深圳一女子在商场与人口角后喷喷雾,导致 8 名路人呼吸道不适,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5 日。
正确操作:
  • 先判断风向,确保自己站在上风位;
  • 瞄准面部三角区(双眼、口鼻),短促喷射 1-2 秒即可;
  • 室内优先选泡沫型,室外首选抗风的水柱型。
四、误区三:贪便宜买杂牌?劣质品是 “定时炸弹”
9.9 元包邮的喷雾千万别碰!这些 “三无产品” 多用工废料灌装,甚至含致癌的 CN 催泪剂。正规喷雾与劣质品的差距堪称 “天壤之别”:
指标
正规产品
劣质产品
射程
3-5 米安全距离
不足 1 米需近身使用
成分
OC 天然辣椒素(200 万 SHU 以上)
浓度不足或含剧毒物质
安全性
有安全保险装置
易爆炸、泄漏
东莞一男子就因用劣质喷雾自卫,罐体爆炸划伤脸部,还因吸入有害气体住院一周。更麻烦的是,无资质产品可能涉及非法持有,面临法律风险。


正确操作:


  • 认准 OC 或 PAVA 成分,选带紫外染色剂的(助警方取证);
  • 查看生产资质,拒绝 “无成分、无保质期、无厂家” 产品;
  • 优先选翻盖按键式(紧张时易操作),避免旋转解锁型。
五、误区四:从不训练?紧急时连保险都打不开
“买完就当摆设” 是最大的安全隐患。人在恐惧时会手指僵硬,有数据显示,未训练者取出喷雾平均需 12 秒,而有效反应时间仅 3 秒。
上海警方曾做过模拟实验:10 名受试者中,7 人紧张到拿反喷头,5 人忘开安全扣。真实案例中,杭州一女子遇袭时,因半天解不开保险,喷雾被歹徒抢走反用,造成眼部永久性损伤。
正确操作:
  • 在家模拟训练:用玩偶当目标,练 “掏 - 解锁 - 瞄准” 动作,目标 2 秒内完成;
  • 牢记保险方式(旋转 / 按压),睡前摸一摸加深记忆;
  • 挂在钥匙扣或装在快拔套,避免埋在包底。
六、误区五:喷完站着看戏?忘了它只是 “逃生信号”
“喷中就赢了” 是致命错觉!喷雾效果仅持续 15-45 分钟,目的是为逃跑争取时间。去年郑州一女孩喷中歹徒后驻足拍照,被恢复行动力的歹徒追打致轻伤,追悔莫及。
更要警惕防卫过当:广州一男子遭小偷扒窃后,持续喷对方面部导致角膜损伤,因故意伤害被判赔偿 3 万元。法律明确规定,只有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才能合理使用喷雾。
正确操作:
  • 喷完立刻折线奔跑(干扰追击),向人多、有监控处逃;
  • 边跑边喊 “着火了”(比 “救命” 更引注意);
  • 到安全区后立即报警,保留喷雾罐体当物证。
七、法律红线:别让防身利器变 “惹祸精”
很多人不知道,防身喷雾属安保器材,使用不当可能违法:
  1. 地域限制:新疆、西藏等地区严禁个人持有,购买即违法;
  1. 用途边界:恶作剧、争执时使用,可能犯故意伤害罪(如镇江女孩喷顾客被罚 6000 元);
  1. 公共交通:高铁、飞机严禁携带,安检查出会被没收并罚款。
华律网律师明确表示:只有针对抢劫、暴力袭击等严重侵害,使用喷雾才属正当防卫,超出必要限度仍需担责。
八、结尾:最好的防身是 “不遇险”
防身喷雾只是辅助工具,真正的安全藏在细节里:深夜不独行偏僻路,网约车记下车牌,感觉危险先往人多地方靠。记住,装备再精良,不如清醒的头脑 —— 安全意识才是永不失效的 “防身利器”。

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356096467 微信与电话同号

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
扫一扫
添加公司微信

合肥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youCms  皖ICP备19019337号-3

微信

关注

公众号:贝斯达防卫

微信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