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56096467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电棍使用需谨慎:瞬间电击可能导致心率飙升或骤停

发布时间:2025-10-09点击次数:
深夜夜市的冲突中,摊主老李为制止闹事者使用了防身电棍,对方瞬间倒地,送医后被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,心率飙升至 180 次 / 分。这样的危险场景并非个例,美国一项针对 8 名胸部遭电棍电击者的研究显示,7 人因心脏骤停死亡,仅 1 人生还却留下记忆障碍。电棍虽能快速制敌,但其对心脏的致命威胁却常被忽视。
电击引发心率异常的核心在于干扰心脏传导系统。心脏的正常节律依赖窦房结、房室结等组成的传导网络精准运作,窦房结作为 “起搏点” 发出的电信号,经传导通路使心房、心室有序收缩。当电流通过胸部时,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,导致大量异位起搏点出现,原本规律的电信号被打乱。就像精密的电路被强电流击穿,心脏节律瞬间紊乱,可能从正常的 60-100 次 / 分飙升至 150 次 / 分以上,进而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,最终恶化为心室纤颤 —— 此时心脏如同颤抖的 “空泵”,无法向全身供血,数分钟内便会致命。

更令人警惕的是,电击对心脏的损伤具有隐匿性与延迟性。即使初始电击未引发骤停,电流造成的心肌缺血、血管痉挛仍会持续影响心脏功能,部分人在电击后数小时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,表现为心率骤降至 40 次 / 分以下,伴随全身乏力、意识模糊。小荷医典的临床数据显示,电击后心肌损伤患者中,30% 会在一周内出现心律失常复发,严重者进展为心肌梗死。

电棍安全吗.png


三类人群遭遇电击时风险倍增。心脏病患者首当其冲,本身脆弱的心肌细胞在电流刺激下极易发生不可逆损伤;老年人与儿童的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或退化,更难抵御电流干扰;醉酒者因血管扩张、心肌兴奋性增加,被电击后室颤发生率比常人高出 2.3 倍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安保规范中明确禁止对上述人群使用电棍,且严禁电击胸部、头部等要害部位。
日常使用中的三大误区正在放大危险。不少人认为 “电压越高防身效果越好”,实则民用电棍电压超过 1000 万伏时,即使短暂电击也可能击穿皮肤屏障,导致深层组织灼伤与心脏损伤,500-1000 万伏已能满足防身需求;部分使用者忽视 “3 秒时限”,持续电击超过 1 分钟,会使被击者陷入深度昏迷,心脏因长时间电干扰彻底失去节律;更有甚者将电棍当作攻击工具,殊不知主动攻击他人可能触犯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若造成伤亡还将承担刑事责任。
规范使用是规避风险的关键。使用前需确认产品具备安全锁功能,避免误触;攻击时瞄准四肢而非躯干,电击时间严格控制在 3 秒内,待对方失去反抗能力立即停止。日常需每月充电维护,存放于干燥处远离儿童,同时牢记地铁、机场等公共场所禁止携带,跨境携带必须提前申报。遭遇电击意外时,应立即拨打 120,对心跳骤停者实施胸外按压 —— 按照每分钟 100-120 次的频率按压胸骨中下段,配合人工呼吸等待救援,这是美国心脏协会证实的黄金急救手段。
电棍本质是应急防身工具,而非攻击武器。其设计初衷是为使用者争取逃生时间,而非造成永久性伤害。每一次轻率使用,都可能埋下心率异常的隐患,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唯有牢记使用边界、掌握科学方法,才能让这把 “防卫利器” 真正守护安全,而非成为危险源头。
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356096467 微信与电话同号

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
扫一扫
添加公司微信

合肥道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youCms  皖ICP备19019337号-3

微信

关注

公众号:贝斯达防卫

微信
顶部